教出语文课堂的本色
——我校初中语文组分享“北京陈经纶中学之行”学习心得

  2019年12月21日——22日,我校初中语文组部分教师前往北京陈经纶中学交流学习,两校教师在思维的碰撞中闪现出诸多亮点,在充实的交流学习中,收获颇丰。

  2019年12月25日下午,我校初中语文组全体老师在教职工之家对此次外出交流成果进行分享。首先王晓燕老师就部编版教材统编的价值和意义,以观摩课《少年中国说》为例,提出文言文诗歌教学应反复诵读,多种形式落实背默,使学生乐于背诵。接下来,杨帆老师分享了名著《昆虫记》教学课例的新颖设计,教师提出“挑选一种昆虫当主角”、“透过昆虫看世界”等主问题,创新设计拍摄宣传片的课堂活动。教师成功“隐形”于课堂,做到了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发挥。

  汪婷老师和华静老师对“小学——初中——高中”的衔接关系深有感悟,表明各地区在使用统编教材时,教师应该注重与本土文化特色相结合。同时思考教师应该“怎样培养人、培养怎样的人、为谁培养人”一系列问题。接着,刘兆男老师分享了观摩讲座的收获,提出“文化与人”的概念,语文老师应引导学生建立文化自信,加深对本国文化体系的认同感,并创造性地利用教学资源。

  此次北京交流活动期间,我校濮文豪老师展示了《昆明的雨》公开课。本课选材贴合昆明本土特点,体现昆明生活风貌。濮文豪老师从写景散文的特征入手,引导学生品词析句,落实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品味文字的美感,作者的情味。濮老师强调,基于教师精致的课堂设计,对学生要敢于“放手”,让学生顺着课文的肌理,自由地徜徉在个性化的阅读体验中。

  最后,苏金祥老师对此次分享活动作出精要提示。苏老师以《实用主义教育哲学》举例,指出任何教育都要考虑学生、家长的心理预期和社会预期。语文教学应该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高雅的审美情趣,发自内心爱的情怀。同时,应化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例如对于国家意志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可以从升旗仪式的庄严感抓起——爱国情怀的熏陶需要语文老师渗透到教学中去。还应注重教学设计的艺术性,注重学习方法的教授。苏老师点评《昆明的雨》课例,提出要注重文本的完整性、课文的美感和趣味,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

  本次北京之行,开拓了我校语文组老师们的视野,在交流切磋中展示了风格各异的优秀课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动情地传递给学生发自内心的热爱,语文课堂精致化,教出语文课堂的本色,我们一直在践行。

image001.jpg

老师们在研讨

 image003.jpg

苏金祥老师分享交流

 image005.jpg

濮文豪老师分享《昆明的雨》课例

image007.jpg

杨帆老师分享

image009.jpg

王晓燕老师分享

image011.jpg

刘兆男老师分享

image013.jpg

汪婷老师分享